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汽车品牌消费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汽车品牌消费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猛降,苹果、华为、小米怎么办?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更多有趣资讯等着您哦。
题主说的销量“猛降”是这个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不久前发布《2017年12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1-12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4.91亿部,上市新机型1054款,同***别下降12.3%和27.1%。1-12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4.36亿部,同比下降12.4%。
今日头条联合京东和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发表一份《手机行业***》,报告也显示出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总体销量相比16年小幅下滑。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猛降,只不过是对比16年小幅下滑。
①手机的质量越来越好,同时消费升级,大家购买的手机的价格也相对提高。这就导致了大家的换机的时间拉长了。企鹅智酷发布《2017中国手机消费报告:一个重要拐点来临》,报告显示相比去年,用户换机频率出现明显的下降。无论是iPhone用户还是安卓用户,一年换机人数都下降了10%。
②4G的风口已过。当茶很多国内厂商凭借3G到4G的升级,收获了一***的顾客。但是随着4G的过去,5G又没有到来,所以大家也没有了换手机的动力了。中国的智能手机渐渐成为了存量的时代了。
中国智能手机销量猛降,说明三个问题,第一、我们的手机质量越来越好,使用的寿命越来越长。第二、消费者更理性了。第三、手机的售价逐年拉高,民众的收入停滞不前。
对于销量的下降,对于手机巨头的苹果、华为、三星、小米、OPPO、vivo等,是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会很大。毕竟他们有庞大的受众群体。
首先是苹果,在苹果电脑、平板等苹果产品的***下,购买苹果的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方便日常生活和自己的使用习惯。苹果用户的同一ID,可以在他拥有的设备上同步所有资讯和文件,换了其它的手机,兼容性出现问题,这个优势荡然无存。用习惯了苹果的系统,再换用其它系统,用户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不习惯的。这就保证很大一部份果粉不会转粉,购买周期可能稍微拉长一点而已。
华为作为通讯业的领跑者,其通信能力无人能及,其产品很多地方领先于其它厂商,比如徕卡的加持,人工智能的加入等,对于体验要求高的用户,华为还是首选。
小米以性价比著称,其产品质量还是得到市场认可的。毕竟在中国,中低端用户占绝对多数,对于这个人群,小米还是首选。
还有我们的蓝绿兄弟,走时尚线路,深得年轻人喜爱,粉丝也比较固定。接下来担心的就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手机厂商,没有核心技术和良好的品控,用户体验差,以噱头拉拢消费者,这种手机厂商,迟早要倒闭的。
三星的狂妄自大,在零配件领域逐渐失去优势,衰败成为必然。
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确实出现了下降的情况,为多年来首次下降,2018年智能手机是否卖不动了?人们的需求还在不在?人们是否有钱消费智能手机?
根据国际调研机构C***ys的报告,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较上一年下降了4%,不能说大幅下降,但确实下降了。
那么人们的智能手机需求还在吗?在,现在还有人使用iPhone 5s,难道是因为iPhone 5s性能就强得不行了?显然不是,是人们的消费力不足,否则苹果也不会想方设法***用户消费。
那人们的钱都哪里去了呢?还房贷,还车贷,钱都被房子套住了,知道iPhone好也买不起。苹果也着急,可苹果也没办法,价格又不降,自然卖不出去。华为小米的智能手机因为性价比高,均价较低,大部分用户可以消费得起。所以他们的销量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华为,根据GFK的数据,苹果在华手机销量比小米还高。
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手机厂商自身的问题,苹果华为小米的手机已经足够好,当然,国产手机还要继续努力。而是人们的口袋没有钱去买手机,苹果华为小米也没有办法,他们又不能降价卖,毕竟公司不是做慈善的。
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长出现疲软。
与此同时,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也出现了疲软
实际上,这是正常现象。
在此之前,解决的是有无的问题,从此以后,中国市场的整体出货量将会趋于稳定。过去几年的增长主要还是来自于高龄人群需求的增加。因为对于智能手机来说,高龄人群需要由新人带动。
正如中国的冰箱以及家电产业,也将会在未来趋于稳定甚至是下降,因为过去解决的是有无的问题,未来的更换将会趋于平稳。
中国巨大的市场酝酿了很多产业巨头,手机行业就有,华为、步步高、小米、一加、传音等众多品牌,他们未来的路可以参考家电企业的路。一方面是提高科技水平,稳固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是开拓国际市场。
医美行业会如何发展?
根据智研数据显示,我国医美行业未来5年内收入增速有望维持在25%以上,估计2018年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可超千亿,行业前景广阔。
未来医美行业的发展,可能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竞争态势加剧,民营机构势头强势。
随着医美行业的高速发展,更多的民间资金和外资将进入医美行业,民营和中外合资医美机构将应运而生。
这也预示着行业竞争加剧,这种竞争表现在经营理念、经营体制、人才、技术、设备、质量、管理、服务、品牌等各个方面。
2、大型连锁机构,公立医院和小型美容诊所并存。
大型连锁机构已形成全国连锁的格局,具有更强的营销能力、医生***及统一管理能力。
公立医院凭借自身知名度及权威性,推广成本更低,且更易被消费者所接受,目前这些医院属于区域龙头,比一般的品牌连锁还要强。
由于多点执业政策的放开,使得医生可以自行开设诊所,这催生了每年400家新增小型诊所,但中小医美机构在营销投入上,不具有竞争力,行业渐成整合趋势。
3、医疗技术呈精细化、安全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为颜值付费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医疗整形美容已经进入了寻常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不仅如此,医疗整形美容已不再是女性的专利。男士美容和中老年人追求青春驻颜美容已成为一种时尚。医疗整形美容作为时尚盈利行业,成为继购房、购车和旅游后的第四个消费热点。
医美市场规模增长放缓 行业进入调整期
2013年以来,我国医美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然而2018年,行业增速开始放缓,主要原因是国内医美机构良莠不齐,部分医美事故使得医美需求者处于观望状态,根据i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医美用户达1367.2万人,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同比增长22.2%,行业增速进一步放缓,进入调整期。
合法医美机构数量占比不足2成
近年来,医美行业的火爆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截至2019年,全国取得医疗美容机构许可资质的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的医疗美容科室、专科医院、门诊部、诊所约1.3万家。其中医院类医美机构占比为29.1%,门诊部类医美机构占比为32.9%,诊所类医美机构占比为38%。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非法经营的医美店铺数量超过8万家,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的14%,超经营范围的违规机构数量超2000家,合法合规的医美机构占比仅为12%,行业非法经营的乱象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也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医美行业急需加强监管。
——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美容机构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消费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汽车品牌消费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