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产小批量汽车品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国产小批量汽车品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有排量0.6升的汽车吗?
中国有0.6排量的汽车,那就是贵州云雀。这款车长宽高分别为:3365x1420x1350mm,轴距2255mm,前后轮距1220/1220mm;两缸水冷置顶凸轮轴发动机,排量544ml,最大功率21.8KW/5500R/MIN,最大扭矩24.5NM/4000R/MIN,前轮驱动配四档手动变速器,悬挂系统为:前麦花臣式独立悬挂,后为斜摆臂充气减震式独立悬挂。
大排量单缸发动机品牌?
铃木DR800S BIG搭载的779cc单缸发动机
DR800S BIG也是属于其中的一员。因为这款车配备的是一颗世界上排量最大的单缸发动机——779cc。
DR750S
到了1990年的时候,铃木还不满足,决意将排量继续扩充至800cc排量级别,于是,DR800S BIG问世了,这款发动机的排量扩充至779cc,再也没有人在单缸发动机的排量上跟铃木较劲了,铃木的暴力美学设计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颗发动机排量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用了当时不少超越常规的设计,例如他***用了双平衡轴来抑制比你拳头还大的活塞带来的振动,以及***用了双化油器的供油方式解决巨大的内部燃烧室带来的燃烧不均衡的问题。
单缸风油冷散热,双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使得这款发动机虽然功率平平(40KW/6600转),但是最大扭矩输出达到了62NM,并且在5400转的时候就能输出,挂上一档起步不用拧油门你就能感受到这颗强劲心脏带来的强烈脉搏,只有一千多转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那股排山倒海的力道呼之欲出,5挡的时候,转数还没有过5000转,速度表已经显示时速达到了140KM/H以上。
1.胡斯瓦纳 701 Vitpilen
胡斯瓦纳对于国内车友可能有些陌生,这是一家来自瑞典的百年机车品牌,目前已经被奥地利KTM收购。
2.KTM 690 Enduro R
来自奥地利的KTM是达喀尔拉力赛的常胜将军,此前曾连续十几年蝉联摩托组冠军。
3.铃木DR650
DR系列是铃木旗下一个有着30年历史的越野车型,从1990年DR600诞生至今,中量级越野车一直保持大单缸设定。
4.川崎KLR650
川崎KLR650也是一辆来自日本的中量级越野摩托车,该车系最早于1987年首次推出,虽然之后几经换代换代,但单缸发动机的设定一直没变。
5.本田XR650L
日系摩托车厂商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以至于在每个细分车型领域大家的产品越发趋同。
国内最小排量的车是什么车?中国为啥不造0.6排量的车?
排除某些烧油的老年代步车不算,国内正规渠道的量产车最小的是0.8排量的奇瑞QQ,不过早就没了。至于0.6排量的车目前已知只有日本的Kcar,是为日本的特殊国情量身定制,在国内行不通,没有市场所以没有人做,现在国人对动力要求越来越高,2.0自然吸气的车都有好多人觉得动力不够用太肉了,0.6的车高不成低不就,既不如电单车方便,也不如摩托拉风,动力又不如普通私家车,根本没人要。
中企为什么不生产Kcar?
日系汽车大部分车辆的定位是低端廉价车,其中Kcar更是将汽车的概念拉低到行业最低的水平,这类车的特点如下。
车身尺寸应小于3400*1480*2000mm
发动机排量应小于0.66升(功率不超47kw)
这种尺寸的车是什么概念呢?国内尺寸最小的微型面包车尺寸等级也在3900*1500*1900mm左右,发动机排量很少会低于1.0升;微型两厢车多在3600*1600*1500mm上下,发动机排量在0.8~1.0升之间。为什么这些车的尺寸与动力储备会要高于Kcar?
这一问题的答案实际非常简单,不过解析这一问题之前,首先要分析Kcar在其本土能够风靡的原因。
第一节:不得不选与习惯成自然。日本的人均可支配支配收入高于国内,使用汽车往往能坐到“一户多车”。一台汽车如果只作为个人的通勤代步使用,这类车则只需要小小的空间与小小的动力储备即可满足;而日本又是个***严重匮乏的国家,能***充分利用到极致,或者不浪费任何***是其全民话题。所以使用Kcar这是0.66升的小车则成为倡导,但是日本民众也并不是不追求用户体验,这车的市场占有率并没有想象中的高;为了快速普及日本为Kcar提供了补贴,比如购置税减免2%,购车不用提供停车位证明等。
在日本购车需要提供有停车的证明,否则即使购车预算充足也无法买车,这是日本年轻人购车需求逐渐降低,汽车用户多以农村中老年人居多的原因。而这类用户追求的大多是实用加实惠,对于用户体验的要求并不会高。那么面对很低的车价以及补贴扶持,Kcar也就成为了热门车型之一,这是Kcar能够在日本风靡的原因。
第二节:国内汽车用户市场并不适合Kcar。Kcar的尺寸决定了内部空间不会很大,即使立体空间内没有任何配置也可以这样定义。而国内汽车用户选择入门级的低端工具车,其用户需求为“多拉快跑”;实现多拉货或多拉人则需要有更大的空间,七座面包车至少需要3.8~4米的车长;而在重载之后想要跑得快,推重比决定了车辆没有50~70kw的功率储备则无法实现,所以这些车则必须比Kcar更大且比Kcar动力储备更高。
其次微型两厢车同样不适合Kcar标准,因为国内汽车用户往往更加挑剔,车辆空间可以小但是颜值要高,同时动力体验是要合格的。0.66升的Kcar发动机只是勉强能开的标准,想要获得理想的动力体验即使是微型车也需要1.0L左右排量的发动机。再次在微型车普及的阶段国内汽车保有量并不高,这一阶段的石油储备与进口依赖程度并不高,所以各大车企以及消费者并不用考虑为节省些许燃油而大大降低用户体验。
重点:在汽车保有量激增到2.4亿台之后,其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消费升级。一旦消费升级到一定程度,则消费者对商品品质的追求自然会越来越高;曾经1.0L左右的微型两厢车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至少A0级的小型车才能定义为入门级汽车标准。目前微型车基本全数停产(燃油动力汽车),少数尚未停产的车辆也不在升级排放标准,微型车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产小批量汽车品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产小批量汽车品牌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