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常见汽车品牌不是国产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常见汽车品牌不是国产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为什么大部分合资车都有两个厂家?比如大众有一汽和上海,马自达有一汽和长安?
- 为什么感觉中国的卡车(货车)很少有斯堪尼亚(Scania)沃尔沃(Volvo)Man这些品牌的?
- 怎么判断发动机是不是进口发动机?
为什么大部分合资车都有两个厂家?比如大众有一汽和上海,马自达有一汽和长安?
这个问题格局有点儿大,不过“汽车概况”可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如果大家还认可,还请点击关注“汽车概况”。我认为合资车之所以构建两个整车厂,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合资车引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自古中国就知道,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免全部打烂。像大众,有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
中国市场的庞大,大家不言知名,汽车市场更是连续多年蝉联世界榜首,所有的合资车都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这么大块蛋糕,肯定要仔细布局慢慢吃下。如果合资车只和一个集团有协议,仅有一个代理商吧,时间长了,在利润面前,务必会被挟制,到时候如果再更换合作商,品牌受到损坏,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现在合资车大部分都有两个合作公司。
中国地大物博,南北差异太大
另外,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南方北方差异明显,生活习惯也差别较大,如果单纯的只是和一个公司有合作,难免有失偏驳,有种众口难调的意思,北方的产品南方可能用不习惯,南方的东西北方也不愿意用,这样不利于把产品普及到全中国。
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现在合资车布局基本上一南一北布局,扩大范围,先把面铺开。
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另外一个观点,就是市场竞争。如果仅仅和一个厂家有合作,该厂家有种受宠若惊的样子,毕竟独生子容易惯坏嘛,如果不思进取那就损坏了整个公司在华大***不是?
如果引入两个厂家,可以使其相互竞争,相互攀比,相互学习,有利于产品像良好的势头发展。
以上仅是“汽车概况”灼见,如果感兴趣,欢迎点击关注。
多生孩子好打架,有时候确实如同真理。
国外汽车品牌其实并不乐意选择合资的方式落地中国,只是受国内必须与中方合资且中方持股比例不低于50%的政策限定。
之所以必须合资,在于国内当局“以市场换技术”和“以合资换技术”的理想初衷,能够藉此提高合资公司中方企业的技战术水平。
不过,一家外资品牌车企选择合资的中方企业也不能太多,八九十年代,有一定知名度的中方企业只有一汽、上汽、东风,以及长安,像广汽、柳汽、东南、海南还未成型。如果一支外企拿下三四家,国内市场基本上就被其彻底垄断了,没有了竞争,中方车企就会陷入被动,话语权就会随之降低甚或丧失,至于学技术,一点儿门都没有。
更危险的是,如果外资品牌战略失误,被垄断的整个中国汽车工业都会随之溃败,我们就不会看到今天自主品牌汽车的进步与成功了。
当然,外资也不乐意只把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篮掉蛋碎,赔掉的就不仅是资金与品牌声誉,可能还会有夫人。
另外,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合资企业50%的股比,同时签下两家中方企业,一样的技术与产线,一套运营管理模式,对外方而言无非是把一篮子蛋分给了两个人去孵化,两家合资公司所占的股比加总实际上就能达到100%的收益;同时也能以一家合资公司作为另外一家合资公司的后盾与支撑平台,分散风险。
如此,中外双方达成一致,皆大欢喜。
为什么感觉中国的卡车(货车)很少有斯堪尼亚(Scania)沃尔沃(Volvo)Man这些品牌的?
说中国人买卡车是为了赚钱,就好像外国人买卡车不是为了赚钱似的。更合理的解释是中国人买这种卡车是难以收回成本的。
首先对比下国内外运输成本。国内运输高速费直接榨取了运输的绝大多数利润。说实话***裸的拦路抢劫。为什么国民一直抱怨大货车超载,马路杀手,谁不想好好活,谁不想开车更舒适点。问题成本在那,这个不是会不会享受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能力享受的问题。
不超载想赚钱基本痴人说梦。外国卡车严禁超载,不用交通部门出面。卡车运输之类的工会第一个就不答应,因为涉嫌恶意竞争,会败坏行业风气。随之而来的惩罚是你承受不起的。而不是罚二百块钱了事。
设计思路,国外的重卡设计的核定载重量是多少就是多少。而国内的实际整车整备质量远远高于参数上写的整车整备质量,为什么做这种有利于客户手脚又不想让顾客知道?没办法,想抢这块市场,想让客户青睐自己的车就要尊重国情允许超载!别人八吨车能拉十六吨。你的八吨车拉十吨就爆胎了。法律上你没错。但是在客户眼里你这车就不行。
再有就是成本,一辆沃尔沃的重卡买三台国内重卡绰绰有余了。同样的投入。载重量不如别人,接的生意可以能是相同的。收入和产出一对比换谁都不会为了享受而放弃成倍的利润。中国的卡车司机还没混到可以享受工作的地步。
希望大货车司机一路平安。早日过上可以享受工作享受生活的日子。
销量太少!每年100万辆左右的销量,这些外资豪车只有5000辆左右的销量业绩。由于保有量太少,路上确实很难看到!
进口车在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有一些优势,但从商用车属性,投资回报角度来说,不如国产车来的实惠,回报周期短,见效快。
买卡车用来赚钱的,不像轿车还可以装装门面?
沃尔沃、斯堪尼亚这些国外纯进口车,价格基本上是国内价格的两倍以上。百公里省那一点点油,不足以打动消费者,很少有个体户愿意自掏腰包买这样一辆车来跑运输。
目前也主要是大型物流运输企业在用,货运路线比较固定,时效要求严,货物价值高的。
目前国三车都开始强制淘汰,国四车很多城市、矿区地方都不让进入了,买国五车都提心吊胆,为未来能开几年担忧。尤其北京、河北、河南等一些地区都开始提前实施国六了。花大价钱买个进口车,没开几年强制报废,岂不冤大头。
同时超载治理越来越严,标载情况下,国产品牌质量可靠性也是没有任何问题。
最近几年经济不景气,市场竞争激烈,加之运费不断下降。很多卡友都后悔入错行,买了车,贷了款,每个月还款压力山大,叫苦不迭。
国内重卡企业,研发、造车水平不断提高,质量和沃尔沃、斯堪尼亚相比差距越来越不明显。
进口卡车只有大的运输公司,快递公司用的起。运输散户谁买得起啊!上路[_a***_]的也要小百万。多少年才能本钱才能挣过来啊!再说使用年限短,要是说没有排放限制报废年限。路上跑的全是进口车。
其实我们自主品牌的货车现在的生产装配技术也算可以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主要零部件一两百万公里无大修多的是。最差的就是驾驶感受。货车对于专职司机来说就是一个移动的家,现在都二零二零年了出厂自带驻车空调的九牛一毛。带冰箱,带逆变器的是九牛没毛。车子买来想要开着舒服睡着舒服还要各种改装加装各种电器。这样一来就加大了自燃风险。
不知道各位同行什么感受?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凸地板三个座位的。货车又不是客车要那么都座位干嘛呢?搞不懂。主副驾两个座位中间纯平地板不好吗?
怎么判断发动机是不是进口发动机?
绅爱车,愿每个人都拥有自己所爱的。
感谢诚邀。
汽车最重要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发动机做为汽车的心脏,尤其重要。但是有些人不知道从哪里道听途说,国产发动机不好,进口发动机好,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判断自己车的发动机是否为进口发动机,接下来我可以告诉你方法,但是我不知道答案。
我相信想要知道这个答案的人,上网查了所有资料,但是却一头雾水,网上很多答案是来自于看车辆铭牌和车架号,车辆铭牌制造国是否为中国,是中国则代表国产发动机,不是中国则代表进口发动机,车架号也是如此,L开头则代表国产发动机,别的字母开头则代表进口发动机,这个可以当做参考,但并不完全正确。
因为很多车企虽说是中国制造,但是某些车辆依旧***用进口发动机,这个需要如何分别嗯?
首先当你想要知道某个汽车品牌的某一款车型是否***用进口发动机,你必须要了解某个汽车品牌在国内哪个厂生产,是否有进口历史,并且寻找发动机上是否是made in Japan的字样,可能不一定是日本的。
其次,当你了解到进口历史的时候,你必须要知道这款车国内发动机代号和国外发动机代号,以及发动机号。比如说B48,HR16DE是宝马和日产的发动机代号,发动机号则在发动机机体上面。因为国产发动机和进口发动机的发动机号是不一样的,就像日产轩逸1.8L为中国制造,但是整机进口,丰田卡罗拉1.2TU开头的发动机号为整机进口。
所以说,想要准确了解合资车是否装进口发动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目前为止,合资车已经90%国产化,发动机也国产化了,进口发动机也越来越少了。其实国产发动机和进口发动机真的没多少区别,用起来都差不多,可能只是心理觉得进口发动机用起来舒服一点,实际上没啥区别的。
还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一个4S店售后从业人员,并且是关系特别好的那种,他会告诉你答案,这样你就不用费神查资料来研究是否为进口发动机了。
感谢大家浏览,更多精彩在绅爱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常见汽车品牌不是国产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常见汽车品牌不是国产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