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汽车品牌信心指数研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汽车品牌信心指数研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什么中国航天事业相对较为发达,汽车发动机技术却发展较慢?
  2.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吉利是自主领头羊?它有哪些核心技术可以媲美合资车企?
  3. 奇瑞星途前景如何?

什么中国航天事业相对较为发达,汽车发动机技术发展较慢?

应该说主要是研发经费的投入不足导致的。现国产最为先进的歼20第五代制空战斗机,其研发成本号称300亿人民币(好多资料说是25亿美元),而美国F35第五代战斗机研发费用是330亿美元,仅就投入上,我们和美国还是有差距的。当然更早的战斗机的投入上,我们就更是以省为主,所以我一个爱好军事的朋友都经常说,我们的哪款型号对应苏27什么的,意思就是通过逆向工程搞出来的。

汽车发动机其实也差不多和航空航天一个套路在发展。汽车行业投资也是非常 巨大的,刚过去的2019年,大众的研发费用投入了1620亿元,本田都达到1066亿,奔驰宝马标致都超过500亿。想想本田作为一个中低档车品牌,投入如此巨大的研发费用,虽然我们不知道其“地球梦”发动机究竟花了多少研发成本,但肯定要占总研发投入很大的比例的。而国产车由于营收的有限,虽然投入研发的比例也不低,比亚迪的6.87%比本田的5.4%还要高一些,但绝对数上就可怜了,只有37亿人民币,更高比例的海马只有2.5亿,就算绝对数上最高的上汽也只有62亿人民币;而国产发动机做得最好的奇瑞的研发费仅有1.5亿左右。仅就这点资金研发发动机都不够,何况还要请国外的***来做外观这些呢。于是就陷于研发投入不足营收起不来,然后继续没钱投入的恶性循环中。

汽车品牌信心指数研究,汽车品牌信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要说比原型发动机部分先进,我是信的,要说全面超越,相信大家心里也是有数的。但是军事上的需求和民用不一样,只要有这些战斗机,就能形成真实的战斗力,性能略有差距也可以通过操作专业性、严格的训练和好的飞行员来补充一些设备的不足。

但是汽车就不一样了,必须要消费者买单才行,不可能由公共资金来无限的补贴。而技术换市场换回来的利润却是有限的,而这些有限的投入还要解决中外员工需要缩小的收入差距和各种其他的投入,所以发动机的研发就只能放一放,基本靠引进为主了。

但是现在电动汽车,好像一下缩小了在三大件中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上与跨国巨头的技术差距,所以新势力造车势头不错,应该也是一个机会吧。但是还是得实在搞技术才行,如果一味的注重外观和营销,可能过不了多少年,差距又摆起了。

汽车品牌信心指数研究,汽车品牌信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航天作为中国当年的天字一号任务“两弹一星”。国家对中国的航天是非常重视的。这涉及到国家的国防安全。虽然中国航天投入的资金并不是很大。但由于是国家级别的项目。受重视重视程度,是不容置疑的。

而汽车工业是属于民间即项目。中国的汽车,真正的进入老百姓的家庭,是从2000年以后。

2000年之前。中国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根本就不足以支撑购买汽车这种大件消费品,就更别提拿资金去研究汽车发动机的问题了。市场经济从来都是研发基金源自于销售。2000年之前没有大规模的汽车销售,哪来的资金去研发发动机?2000年前人们的需求也并不是追求高精尖,而是追求够用就行,说白了就是解决温饱问题。

汽车品牌信心指数研究,汽车品牌信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2000年之后呢?中国经济迅速腾飞,老百姓的需求日益增高,爆发性的增长导致老百姓的需求也随之迅速增长。这种突发性的需求,瞬间将矛盾点集中在了汽车发动机这种需要长期投入,技术积累的高精尖技术上。所以就暴露出了汽车发动机研发,不足的问题。

但是说中国汽车发动机不行。那么我们今天2020年再看中国的汽车发动机,早就已非吴下阿蒙。中国四大汽车厂商哪一家没有自己的发动机?在2017年中国汽车十佳发动机获奖名单就能看出来,中国汽车发动机技术水平迅速赶超世界进水平。

而奇瑞汽车的发动机的热效率已经世界前茅。现在还能说我们的汽车发动机不行吗?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结果。市场搞活了,自然有资金去回来搞研发是市场及人民需求的***了研发投入。

而在新能源汽车的转型过程当中,中国再一次弯道冲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虽然有一些滥竽充数的企业,但是大浪淘沙,最终还会剩下最优秀的企业存活下来。

就像比亚迪汉DM,321kW的最大功率,650Nm的最大扭矩,0-100km/h的加速时间仅需要4.7秒。这样的性能你还需要什么?我们现在唯一差的就是品牌价值和国人自己的自信心。

中华民族屹立世界顶点上千年。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就不是一个制造劣质产品的民族。以史为鉴坚定信心,未来必定更加强大。

说到航天技术和车辆发动机包括飞机轮船发动机技术,要从这些技术的最终产品了说。航天技术要从两个方面来说,先说火箭,基本都是一次性的,只要保证在本次使用中稳定可靠的发挥性能就行了,有问题下一个再改进。再说卫星,要求稳定耐用,不刻意(不是一点都不考虑)考虑体积,经济性,主要是把它发射上去它能稳定可靠的工作就可以了。反正都是高能耗的一般人也玩不起。汽车发动机就讲究多了,首先你要可以经济性,不能说人家2.0的发动机油耗8-10个油耗你的2.0发动机10-20个油耗,这样没人买。然后就是耐久性,你不能一台发动机用个3-5年废了吧,成熟的发动机都可以15-20几年以上的。关键技术难点就是材料 你看着都是一堆铁,但是还有在这堆铁里面添加其他材料而且不止一种,每种辅料加多少,什么时候加,怎么加。这需要大量实践才能得到的。就像大厨告诉你这盘红烧肉里面用了那些调料用了多少你一样做不出大厨的味道。冶金技术中国跟欧美日本还是有很大差距。

航天事业属于军工事业,第一不存在技术专利限制,不管方式方法只要你搞的到就是你的,第二航天事业涉及国家安全,他可以不计成本只要好用就行。这两条放在民用领域的汽车行业都不可接受,正如华为受到的限制一样,没办法!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吉利自主领头羊?它有哪些核心技术可以媲美合资车企?

居然被邀,那么我就客观说说吉利这个品牌是否是自主的领头羊,以及他的核心技术吧!从最近销量来看,确实在自主品牌里排名第一,但是别忽略一点,他的产品结构里,低端车型居多,如果在每个细分车型里,其实每一项都排不到第一。至于核心技术我觉得除了靠收购得来的,自己研发的等于零吧!不明白为啥花钱买国外不入流的技术到了中国只要是国外的就是好呢?所谓核心技术大概是黑那个什么关比较牛吧,整天的最美哼… 大概我的了解和对吉利的印象就是就是这样,不知道其他朋友什么样,可以留言!文明留言哈!

谢邀:你所提的问题很好,也是所有关注国产车企但又不是太了解他们的人的共同感触(包括我),毕竟不论是企业的成长,技术的应用,产品的研发和[_a***_]方面,吉利并没有很突出的表现,可是他却站稳了脚。不论你我承认不承认,现在的吉利确实属于领头羊的地位了。看了下吉利的企业经营过程,发展到现在,技术不如奇瑞,设计不如蔚来,营销和乐视坐车有差距,哈哈。开个玩笑。现在我以我自己的感觉说一下吉利的成功因为什么!两个原因:第一胆大,毅然决然的收购沃尔沃,这当时在业内基本都是唱衰的,压低沃尔沃拖累吉利,但是显然我们错了,有目共睹了。第二改变,吉利换标帝豪车标而且几乎是全系,很痛快,可能李书福知道了之前车主对其车标的吐槽,车标一换,农民变成了城镇户口。外形设计同样也是彻底的更换,这对企业来说,需要的不紧是资金和团队,会牵扯很多东西,现在某些车企被人诟病的车标还一如既往。这点吉利做的不错。

中国人在最近两年越来越自信,想让中国的所有东西都能自信,汽车却是很多国人的眼泪,吉利收购沃尔沃为很多国人打了***,恰到好处,正当时。吉利品牌价值从那天起就不一样了,不管咱们承认不承认。开始低调闷头生产的哥们儿突然也自信了,这份自信直接注入企业,影响到所有的员工,甚至是营销商,这个厉害了。特别是最近公关***,我感觉,有一部分是自信的国人和营销商的水军和自来水。

最后,我作为一个吉利车主(低端车),比较公平的说一点,不是吉利很完美,是他很普通,普通的技术,普通的设计,普通的内饰,普通的司机们能普通的开着,这就对于我们来说很好了,大家买国产车的都基本这心思。它普通到没什么大毛病,也没什么大优点,能很低调的皮实的给我们代步,感觉挺不错的,这就行了啊,说多了没用啊!这就是为什么,吉利能处在现在的位置,为什么让我们感觉他是领头羊。


我认为他们什么核心技术都没有,这是价钱比较便宜,块头大一些,一大堆电子产品装点来迎合年轻人罢了。不过吉利还是下了功夫,在外观,颜值,内饰等等,做得与合资车不相上下,所以它能成为自主品牌的领头羊是可以理解的。

谢邀,这几天忙于其他事,现在看到我来简单回答一下吧!首先核心技术大概有以下几项;模块的技术,模块化的发动机,收购DSI全球第二大的变速箱厂后又和爱信签订合作协议,另外就是共享沃尔沃的一切东西了。其实综上所述,以上这些东西基本都是拿来主义,而最重要的是长远以来吉利的眼光,不管收购或者自主研发,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要反应到产品本身上的,也就是最终量产车的本身产品力。

从我个人实际体验,以及权威车评人士口中都可以了解到,吉利汽车,特别是旗下高端品牌领克,整车完成度,***成熟度,驾乘体验综合来比是完胜其他自主品牌同级别的竞争对手的!这句话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其他品牌水军或者粉丝不用来酸我,没有任何意义,我在这里答题又没人给我一分钱,没有必要黑谁或者捧谁。不服气,不信的自己去试驾对比~!可以说目前整车品质最接近合资品牌的自主品牌就是吉利,这里并不是说吉利一定就是所有方面都是最好,说的综合评价,就好像我个人不喜欢大众汽车,没有任何突出极大的优点,但是各方面也没有什么缺点和硬伤。好比木桶原理,决定装水多少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快木板。现在的吉利也是。对比其他自主品牌,没有太大硬伤,整车质量各部分平衡,落差起伏不大。对比其他自主品牌明显“偏科”的成品体验。吉利真的可以说一骑绝尘,领先不止是一丁点!

至于吉利汽车如何成为今天的样子,以及和其他自主品牌的对比差异,可以点击我发过的另外一篇文章查看***s://***.toutiao***/i6621459184145662468/

手机打字,望***纳关注,多多交流

奇瑞星途前景如何?

五月份的销量已经公布了,有人欢喜有人愁啊,作为奇瑞旗下的高端品牌奇瑞星途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估计是各位关注奇瑞汽车的小伙伴想要知道的,从上海车展上市到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星途交出的答卷怎么样呢?

5月份公布的销量是奇瑞星途卖出去了1701辆,相比四月份还少了一些,1-5月份星途一共卖出去了3814辆,这样的成绩对比当初的WEY和领克实在是有点天差地别,为何奇瑞的星途不会受消费者的关注呢?

最大的问题终究是奇瑞星途缺乏一个核心卖点,从市场的反馈来看奇瑞的1.6T发动机根本就没有撑起星途的产品力来,而通过参数对比来看,三者也算是半斤八两吧。

在产品了半斤八两的层面下,奇瑞的营销劣势完全显现出来了,1.6T动力并不足以打动消费者,或者撑起星途的高端属性。而WEY和领克则完全不一样,领克以沃尔沃为背书,并且在营销层面不断加深消费者对领克沃尔沃背书的认知,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身价以及吻合自己的高端售价。

而WEY首先抢占了中国豪华高端SUV开创者这个称号,说通俗点开创者这个称号将会给WEY带来足够的噱头和流量,同时呢在最初的宣传上WEY以宝马设计师操刀为切入点,背书豪华品牌,高回头率的颜值也让年轻人群对其趋之若鹜。

即便消费者对于领克和WEY的产品力不认同,但起码让消费者有一个核心的记忆点,但是星途却没有,通俗的一句话讲就是星途“没酒也没故事”!

那么奇瑞星途该如何去做呢?其实车卖场认为即便星途已经上市将近两个月但是奇瑞根本还没有理清星途的定位和品牌发展方向,仅仅依靠一个1.6T的发动机想要带动星途品牌完全没有可能,现在星途缺的是高端的加持点,这个点我们从产品上又很难挖掘出来,赶鸭子上架的星途或许该从奇瑞的某个故事去加持下一下,观致是不可能了,捷豹路虎或许可以发散一下,或者给星途一个重新的定位“硬汉中国豪华越野SUV”和JEEP去挂钩一下,不过这样的话星途就需要重新去改一下那2000块包吃住设计师设计的外观了。

大家觉得星途该主打哪个点或者该如何理清自己的高端定位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品牌信心指数研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品牌信心指数研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